動物與社會學、政治學有關嗎?如果有,第一線的教師又該如何應用這些圖像,讓學生能夠吸收其中的知識呢?為了尋找其中的答案,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臺大永齡「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動物當代思潮團隊在2022年7月舉辦的動保扎根教師研習營,邀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吳宗憲教授和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簡妤儒副教授針對「社會學」和「政治學」當中的動物樣貌與連結展開談話。
【講座報導】食農教育:從生活實踐,「種」出核心生命觀
在臺中教育大學開設「手作食農教育」通識課5年的張明純老師認為,食農教育本身就是跨領域的知識及技能,而最重要的就是透過實踐的過程培養學員的態度與素養。對此,她將食農教育粗分為三大領域進行課程設計,包含:飲食教育、農事教育、環境教育。

【校園宣導】小校混齡教學 共學從飲食落實尊重生命和保護動物
6月15日是大南國小的畢業典禮,應屆畢業生共有八位,當我隔天來到大南國小進行苗栗動保所生命教育宣導活動時,欣喜見到六位的畢業生返校與一至五年級的學弟妹們一同學習,讓我見識到共學的效果與魅力…..

【講座報導】蔬食與環境的綠色行動 就在日常生活中
隨著都市化、工商發展等社會變遷,許多人與農業的距離越來越遠,但其實我們每天的飲食選擇都與農業息息相關,對動物、對環境也有深刻影響。關懷生命協會主辦的「2022動保扎根教師研習」,邀請「舞春食農工作室」教育經理邱士倢講述「蔬食與環境的綠色行動-食農教案與教學實務分享」,希望讓老師們從食農教育中取經,可結合或應用於動保教育。

【校園宣導】從產地到餐桌——搶救馬鈴薯大作戰
你曾想過魚、蝦、玉米、香蕉、紅蘿蔔除了是我們人類愛吃的食物外,它們也是動物們愛吃的食物嗎?在《如果有一天我們都沒東西吃》的故事當中,引導孩子們思考動物們正在遭受人類的摧毀,包括獵殺捕撈、砍伐森林、環境汙染等,而面對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想想能做的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