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受邀到苗栗建臺中學做宣導分享。該與近三百位的國一學生談哪種生命教育議題,是我思考許久的問題,因為時間僅有兩節課,而且人數眾多,我希望能利用這短暫的機會,激盪出一點大家看待生命的不同視角,最後我拍板定案:「食物浪費」。
【錄音摘要】動保教師系列 黃馨漪老師——媽祖魚的動保教室
黃馨漪老師從小家中動物不斷,養過老鼠、兔子、鵝等等,當然也少不了貓貓狗狗。但一直到參加關懷生命協會的「同理心與責任感 保護野生動物教案」的甄選比賽,以「你我都是海洋的守護者」教案獲得優等後,才真正成為動保教育的推動者。
【人物專訪】蔡淳伊老師:因為動物而找到當老師的意義
擔任教職超過17年的蔡淳伊,是一位坦率的老師,她在受訪時表示:「我不喜歡當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認真的老師,在研究所進修並自我省思:「我還在學習怎麼當老師,如何能對生命有一些啟發」;因為與動物的相遇,改變了她對工作和人生的看法:「我終於找到我想做的事情,找到當老師的意義。」
【錄音摘要】動保教師系列 郭婉玲老師的動物英語教室
郭婉玲老師從小品學兼優,忙於課業之餘根本對社會議題毫無感受,直到進入教育界,因緣際會接觸到流浪動物議題,激發了投入社會改革的熱情,從投入實際執行TNR,到發願將動物福利議題帶入校園。身為國小英語老師的婉玲老師,在短短的一週40或80分鐘的英語教學機會中,巧妙地融入人與動物關係的議題,讓孩子既學會動物的知識,也學會另一種語言,更從動物的議題擴增到對人的關懷,甚至以關懷動物的議題帶領孩子學習溝通。別忘了要聽到最後,聽聽婉玲老師如何以動物的例子教導孩子練習【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四個「非暴力溝通」步驟喔!
【錄音摘要】動保教師系列 當孩子遇見狗 李心儀老師
生活中離不開狗狗的心儀老師,在買了人生中唯一一隻吉娃娃後,開始了解並省思寵物犬買賣的動物福利議題,更進而加入關懷生命協會,開始長達10年投入動保教育的努力。無可避免的,心儀老師在學校遇到所有校園都會有的流浪犬議題,從這些經驗中,心儀老師發現校園中無論大人小孩都需要學習如何與動物交流的知能。於是,一個「當孩子遇見狗」的教材包於焉誕生!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可以幫助孩子戴上神奇的所羅門王指環的魔法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