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報導】每個角落都是老師──不只有動物的動物園

國小校外教學或是假日與家人走春,常將「動物園」安排至行程當中。大人以為解說牌是知識承載的唯一管道,所以放任年幼不愛看字的孩子跑去下一個玻璃櫥窗──其實動物園中人和環境的互動,還有其他潛移默化的途徑。在月前舉辦的「2022動保扎根教師研習」系列講座中,關懷生命協會邀請到深耕台灣動物園數十年、目前已退休的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梁明煌,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王順美,讓你學會如何參觀動物園,看見更多動物園教育不一樣的可能。
2022072201 12878

【校園宣導】不棄養不放養犬貓也能保育石虎—苗栗苑裡國小

73位的同學有三分之二經常在自家附近見到遊蕩犬貓是個令人非常震驚的事!3月16日這天來到苗栗苑裡鎮的苑裡國小進行動物保護與生命教育的宣導活動,一開場與一群三年級的學生們進行互動,詢問大家有看過那些野生動物時,許多學生紛紛舉手告訴我,他們常見到遊蕩的小狗和小貓,而且數量還不少,經常是一群一群的。雖然回答的並非是野生動物,但實在忍不住好奇,立刻普查了一下,竟然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舉手,當下立即決定要將遊蕩犬貓的議題也加入今天的內容當中,提醒孩子們遊蕩犬貓對野生動物、環境及人身安全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2022031601 3de8d

【動保宣導】台北YMCA暑期營隊 學生從動保講座中學習

暑假期間,台北YMCA唭哩岸會館準備了豐富的營隊課程,並在8月12日舉辦2場動物保護講座。關懷生命協會很榮幸受到邀請,由講師蔡育琳介紹2個主題:針對國小1-3年級的「動保法規與飼主責任」,針對國小4-6年級的「動物展演知多少?生命教育在哪裡?」。

這些題目對於小學生可能有點太嚴肅,因此講師以影片、問答、模擬表演等方式進行,並準備了小禮物,讓大家更有學習興趣。同學們不時表現出驚訝和好奇,也提出五花八門的問題,顯示極佳的觀察和表達能力。講師多次提問與同學討論,鼓勵同學分享經驗和感想,希望大家不只吸收動保知識,也有自己的思考判斷。

20220812 1 41a48

【錄音摘要】第三屆關懷動物文學獎評審召集人洪佳如筆下的動物關懷

從小喜歡寫作的佳如,來到好山好水的花蓮就讀中文系及華文所,開啟關懷動物、關懷兒童教育的寫作生涯。台灣無處不在的動保議題提供了佳如廣泛的寫作素材: 網路上一張臺灣獼猴臥躺在地頭顱出血的照片,帶領他認識到台灣獼猴與人因為生存環境重疊所產生的人猴緊張關係,於是有了「小時候,小石猴」; 看見格子籠雞問題,就有了「蒂蒂今天不下蛋」; 看了海豚表演,就有了「海豚學校」…佳如用充滿慈悲與愛的筆觸,帶領孩子們認識動物與人類的互動中所遭遇的苦難。

2022080801 027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