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五常國中,每周五都有豐富的社團活動,例如運動、舞蹈、家政、環保、藝文等,讓同學們自由參加。「毛小孩守護社」是一個特別規劃的新社團,剛上完一學期的課,並於2022年9月向關懷生命協會邀約,由講師蔡育琳擔任第二學期的指導老師。
【錄音摘要】躲貓貓牌卡&貓語觀察術──山夢嫻
曾經專職生態觀察的山夢嫻,因為台北植物園的綠繡眼幼鳥不見的事件,進而關注到都市生態學,擁有超過十年在都市觀察人與動物互動的豐富經驗,使得她對都市中人與動物的關係,產生獨到且細膩的反思。上個月為我們分享南門口都市生態觀察行動後,這個月她要和大家分享自行研發的貓咪牌卡,這是一副可用來訓練觀察力、培養表達力與帶來美感經驗的教材。

【錄音摘要】南門口都市生態觀察行動——山夢嫻
曾經專職生態觀察的山夢嫻,因為台北植物園的綠繡眼幼鳥不見的事件,進而關注到都市生態學,擁有超過十年在都市觀察人與動物互動的豐富經驗,使得她對都市中人與動物的關係,產生獨到且細膩的反思。
這一次,她以南海藝工作室課程設計師的身分,要和大家分享藝術如何介入社區? 以及這些年如何從社區凝聚在地單位,和工作室的夥伴姵潔、國語實小生態小尖兵的師生們,在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發展出南門口都市生態觀察行動,一起為教育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本次派特好友山夢嫻認為:「在高樓大廈林立的都市叢林裡,真的沒有自然嗎?其實自然並沒有遠離,只是我們需要找回與自然的連結而已,而藝術便是一個很好的媒介。」邀請聽眾們,一起來聽聽藝術如何帶來改變。
【講座報導】除了魚翅以外:台灣鯊魚與海洋的永續保育
台灣不只是島上生物多樣性豐富,就連四周的海域都得天獨厚,各大洋流、海岸的高低深淺,造就了複雜的海洋生態,許多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保護的軟骨魚類,也都在台灣近遠海現蹤。關於海洋保育,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莊守正教授已投入相關研究餘30年,是台灣少數且知名的鯨鯊專家。他豪邁地表示,講了一輩子的演講,相關議題完全難不倒他,但今天的主題卻讓他感到不小的壓力!「因為這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議題──海洋資源管理保育,要如何邁向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