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

今天拜訪位在台南的國家實驗動物中心,接觸到不常被討論的實驗動物議題。

今天黃苡瑋老師提到他高三生物課解剖青蛙的經驗,生物老師拿起蛙群裡的其中一隻,用針從蛙大腦穿進脊髓,破壞中樞系統,讓青蛙失去痛覺,黃苡瑋老師印象深刻的不是青蛙腦死的過程,而是剩下的青蛙們,他們看著自己的其中一個伙伴被針穿刺然後身體癱軟不動,他們或許能感受到那隻青蛙的痛苦,並對穿刺產生恐懼,同伴腦死的畫面對動物或許是種折磨。回想起我也曾路過三類組的生物教室,同學正在解剖母青蛙,生物老師要他們剖開來看青蛙子宮,看到同學動刀,我心裡說服自己這些青蛙有上麻醉不會痛,今天老師的故事讓我知道原來不是上麻醉,是做腦脊椎穿刺,青蛙會腦死,也不會再醒來,動物因教學實驗而犧牲。

實驗動物泛指所有應用於試驗、研究或教學的動物,究竟實驗動物的存在是否必要?今天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給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從洗髮精等生活用品,到大型感染病的疫苗,生活中的各種產品經過動物實驗檢驗通過而生產,而國家實驗動物中心負責提供無特定病原的實驗動物給需要的廠商,今天參觀了飼養實驗老鼠的隔離室,每個鞋盒大的飼養籠整齊地排列,一間隔離室可堆疊三百個飼養籠,實驗動物中心運用規格化的管理,紀錄他們的出生日期、生產日期、生產隻數等,好控制動物的穩定性,籠外貼著他們每隻老鼠的編號,不取名字。一隻小鼠約三周可產下約十隻的幼鼠,幼鼠一個半月後性成熟,可再繁殖小鼠;出生後成長穩定的小鼠,會被送去給廠商進行產品實驗,被測試化妝品或是被感染病菌,小鼠的下場不得而知。

近來有人提倡使用無動物實驗的產品,如化妝品有推出小白兔認證的無動物實驗產品;然而無動物實驗的檢驗過程卻很能推廣到疫苗等產品,若沒有經過嚴密的動物實驗,失敗的疫苗注射人體可能導致人死亡,此類新聞時有所聞;人必須犧牲動物做實驗,才能確保疫苗可用,感染率高的危險傳染病更是如此,在人類健康的層次上,我認為選擇犧牲實驗動物以確保人類生命實為必要。秦咸靜老師認為既然要做動物實驗,就盡量將動物的傷害減到最低,並提供多樣化的籠內玩具給實驗動物,豐富其生活,然而在接受實驗時,動物們仍要承受發病的風險;近來看到有研究打算做基因改造,培育無腦動物,將動物的腦神經抽離,讓他們在接受屠宰或是實驗時,不會再感受疼痛以及恐懼,我認為無腦動物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尤其在動物實驗為不可或缺的情況下,為利用動物而能將傷害減到最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