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8542 1537588722983038 639929897 n edfff

德國獨樹一格的教育方法、觀念、政策,是他們瞬間再起、菁英輩出,並影響全世界的重要功臣之一!《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除了有德國婆婆媽媽的經驗傳承,也有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分享,讓我們得以檢視臺灣和德國之間在幼教觀念和制度上的不同,並從中探討我們可以做出什麼樣的調整與融合,讓孩子依循自己的生命藍圖,有個健康、快樂、自由的童年,又能培養他們自我規範、獨立並承擔責任的能力和人格。

  縱然德國和臺灣的國情不同,無法完全等同視之,然而,多些他國教育的參考,亦有助於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教養觀點。

  德國教養學齡前小孩的做法,其實有很多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他們盡情讓孩子去畫畫、去跳舞、去唱歌、去運動,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兼具身心發展與健康快樂的童年;當中的趣味桌遊、森林創意園遊會、活潑的音樂課、睡前點一盞燈、舊物市集、運動教育、愛護動物及環境,自信教育等等,讓我開了不少眼界,原來德國在全世界舞臺表現如此亮眼就是這樣教出來的──他們默默的實踐了適性教育,讓每一個小孩可以發光發熱,他們自尊也尊重他人及其他生命。

更多資訊: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0754

 

【精采書摘】愛動物如愛己從小做起

  不管是對鳥類、昆蟲、貓或狗,德國人愛動物如愛己的現象時時可見;他們跟動物間的對話,就像在面對一位親密好友。在德國,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著要尊重動物:要摸狗之前一定要先問過狗主人;貓如果在休息,就不能硬把牠挖起來陪自己玩……。 

  一個懂得尊重大自然的孩子,是從自身與大自然相處的經驗裡,體會大自然與人類間共榮共存的連結;一個懂得尊重的孩子,在路上看見喜歡的狗狗或貓咪時,會懂得先問過牠的主人:「我可以摸摸你的狗/貓嗎?」詢問寵物的主人,其實不只是尊重主人,也保護著動物,並留心到自身的安全。

  關於尊重動物的實際案例,我還想到婆婆對待動物的態度。婆婆家有一隻養了十多年的貓,小小孩們回婆婆家時,當然喜歡逗貓玩,但若碰到老貓咪正在婆婆的大床上睡午覺,就會被婆婆警告說:「貓咪要睡覺,你們不能吵到牠,全都離開,等牠睡飽了才能跟牠玩。」

  將動物當成人類般地看重與疼惜,甚至可以延伸到住家附近出沒的其他野生小動物──許多德國人即使看到一隻小蜻蜓飛進家中,要將小動物請出去時,都得小心翼翼的。

  很多孩子在面對小動物時會特別的友善溫柔。我不是念動物治療出身的,但我親身觀察到:當孩子與動物相處的時間愈多,因為學習對動物付出溫暖與愛,毛毛躁躁的脾氣多半都會變得比較柔順。不論對大人或小孩來說,動物都是最佳的好朋友;當孩子在某些階段比較難帶時,讓他們多些機會去接觸動物,多少會讓孩子的身心漸漸安穩下來。

  德國人愛動物如己,將動物當成家庭成員之一。你很少會看到販售貓狗的商店,因為德國的每座城市幾乎都有動物之家,認養率高達百分之九十,這說明了──當德國人認真考慮要養動物時,還是會先以認養為主。

  如果不是因為恩典對貓毛過敏,我和先生真希望家中能多一個成員,我的好友威良是念動物治療出身的,她曾跟我分享到德國的動物之家認養狗的過程:

  德國人認養動物時就像在認養小孩,非常慎重。若要認養狗,就會全家去看狗。動物之家的人不會當日就讓你把狗帶回家,因為他們想瞭解認養人的家庭環境、有無小孩、工作時數等,一天外出工作超過八小時的單身者通常會被排除,若是有小孩的家庭,他們會讓認養人知道狗喜不喜歡小孩。

  認養家庭通常都要造訪動物之家好幾次,才可能認養到狗。有時候,為了考驗認養人的誠意,還會讓他們帶狗出去散步,瞭解認養人對待狗的態度是否正確。認養後,工作人員還會去認養人家裡抽檢拜訪,如不合適,就會馬上把狗狗帶回來。

  德國保護動物的政策與制度,真的讓人很感動。周遭親友們家有寵物的,幾乎都是從動物之家認養來的,而我也認識幾位退休的老婆婆,奉獻自己的義工生活到動物之家去,一週一次固定帶某隻動物外出散步。

  每一年的動物之家夏日節慶,總會湧入很多想要認養動物的家庭,這時,老婆婆們就負責打理餐點,手作蛋糕及簡單的下午茶點歡喜服務著,如此一般的德式疼惜動物、尊重動物、參與動物議題的學習,不只讓孩子看見大人們如何善待動物,更是一堂父母需要用心去累積學習的課。

【德式慢養手札】

◆愛動物的孩子,常保善良、柔和之心。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一個國家偉大的程度與道德素養,端視其人民對待動物的方式。」不只政府對動物的保護措施要建全,在家庭及學校教育中,更要從小就教導對動物生命的尊重──人們面對動物的心態若有偏差,再多收容所也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