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論文作者訪談系列三】開創動物福利更需要成功的人際關係──訪紀慧玲老師

【動保論文作者訪談系列三】開創動物福利更需要成功的人際關係──訪紀慧玲老師

紀慧玲老師共訪談六間有施行台北巿校園守護犬計畫或有校犬的學校,論文內除了提到「提昇師生接納校犬的因素,在於將良好的飼養管理、良好的教育策略及學校支持系統這三者的結合,才能使飼養校犬政策永續長存。」,校犬計畫會成功,成功的人際關係更是關鍵。

【動保論文作者訪談系列二】讓動物的愛在孩子身上開花長出溫暖的力量──訪杜美慧老師

【動保論文作者訪談系列二】讓動物的愛在孩子身上開花長出溫暖的力量──訪杜美慧老師

學生透過照顧狗的過程,學到許多非課本、老師可以教導的事情。同儕之間的互動,會互相學習,如:怎麼樣跟狗互動狗會喜歡、如何避免被狗咬...等,孩子是將衝動放在理性前面,老師、家長說再多都不如讓孩子在實作中學習。

【動保論文作者訪談系列一】國小校犬黃玉枝溫暖闖入師生的心中──訪郭立穎老師

【動保論文作者訪談系列一】國小校犬黃玉枝溫暖闖入師生的心中──訪郭立穎老師

 新北市八里國小,有位可愛的成員陪伴著師生上課、警衛巡邏,校犬黃玉枝是學校溫暖又獨特的存在,於今年將邁入第七個年頭。黃玉枝本來只是眾多的校園流浪狗之一,但因為他總是開心的搖著尾巴對著往來的學生示好、迎接著學生的到來,且會陪伴警衛巡邏,故警衛伯伯給他取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名字,叫做「黃玉枝」。

而黃玉枝是如何從校園流浪犬取得正式身分為校犬的呢?

我們為什麼需要動保教育?(七) ──展演動物‧拒絕戲謔

我開始同情那隻猴子。有帶狗上台經驗的我,很能了解那種呈現焦慮的肢體語言。站在台上面對鼓譟的觀眾,不論是對人或是動物,都會感到緊張與壓力。然而,不會有動物自願站在那個位置,牠是被飼養者強迫帶上去的。這時,動物會像孩子一樣,想依靠牠最熟悉而信賴的人,牠的眼神將時時望著馴獸師或訓犬師,以尋求安全感。可是,如果那個飼養者不能成為這個角色——一個動物最熟悉而信賴的人,那麼,「逃離現場」將會是牠最想做的事。這就是為什麼那隻叫「二哥」的猴子四處張望,且伺機逃跑的原因。可是,腳踝上銬著鐵鍊,鐵鍊的另一端是沉重的水泥塊,牠那兒也去不了。

我們為什麼需要動保教育?(六)── 實驗動物‧人道選擇

去(2015)年11月28日報導的新聞「課堂解剖活兔子 高中師被檢舉」,也爆出陳年的問題:1998已頒布動物保護法,但是很多老師並不清楚相關規定。

我們相信那位老師一心一意想帶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所以特意安排這樣的課程,但事實上,沒有充分說明實驗動物倫理、沒有足夠專業知識人道處理動物,對學生也將造成內心創傷。

尊重生命不是口號,而是基於同理心,嚴謹檢視自己對待生命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