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育琳(關懷生命協會講師)

東興國小位於苗栗縣大湖鄉的馬拉邦山下,建校超過60年,有學生一家三代都是校友。目前全校學生21位、教師15位,家長大多種植草莓,附近有登山步道,是一所容易親近自然、觀察動植物的學校。感謝黃詒子老師的邀請,我在3月8日來到東興國小,跟同學們分享主題:「如何與狗狗貓咪做朋友?如何做一個好飼主?」

20200308 1 22deb

▲同學們拿著苗栗動物保護防疫所、關懷生命協會的文宣品一起拍照。(照片提供:東興國小)

學校附近有不少人養狗,大多採放養方式,狗也可自由進出學校,牠們對當地民眾不會攻擊,對陌生人則會吼叫警告。同學們從新聞中聽過人犬衝突事件,為了避免意外傷害,我們應該先認識狗的習性、行為語言、安定訊號等,了解牠們在說什麼。

20200308 2 15566

▲面對有攻擊性的狗,可讓自己變成一棵樹、一顆球。(照片提供:東興國小)

從關懷生命協會製作的影片《當孩子遇見狗》,我們可學到應保持安靜、鎮定,不要尖叫、奔跑、與狗正視或攻擊狗,可用包包或雨傘擋在中間,緩慢的後退離開。如果想要認識有飼主的狗,應該先請問飼主,得到同意後,再蹲下來伸手讓狗嗅聞,觀察狗的反應,決定是否更進一步。對於任何動物,我們都不該勉強牠們,一來保護自己安全,二來表達尊重和友善。

有同學問:「不管我怎麼弄我家的狗,牠都不會咬我,為什麼?」我回答可能這隻狗很會忍耐,但是若有一天牠忍耐不住而發生意外,相信都不是我們想看到的情況。事實上,許多狗咬人的例子都發生在自家或朋友家,因為我們認為跟狗很熟悉,沒有警戒心,過度玩鬧,反而容易造成傷害。

20200308 3 f4443

▲為了貓咪卡特,全校同學分組做好照顧和清潔工作。(照片提供:東興國小)

校內之前有流浪貓出沒,而後生下小貓,其中一隻親人的小公貓成為校貓,學生們給牠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卡特」。長大後的卡特在校園中自由生活,已結紮也打過預防針,每個月定期驅蟲除蚤,可以說是同學們的動保教育老師。

當我問大家:「你為卡特做過什麼事?」同學們回答餵食、換水、清貓砂等,這是他們從實際經驗學到的飼主責任。黃詒子老師也表示,要跟同學們討論一份「愛貓公約」,讓大家了解卡特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避免在吃飯、睡覺時打擾牠。

20200308 4 a4791

▲校內有多位小作家在國語日報發表過作品,歡迎大家投稿關懷動物文學獎。(照片提供:東興國小)

除了狗貓,還有哪些動物被人飼養?同學們有人養烏龜、倉鼠等,我介紹有愛鼠協會、愛兔協會、刺蝟協會,這些動保團體收容流浪動物為牠們找家,就是因為有些飼主不負責任,或是不懂如何照顧,導致棄養、繁殖過多、受傷生病等。因此我們應該審慎考量自己的情況,如果還沒有準備好就不要養,如果養了就要妥善照顧到最後。

「如果烏龜長得很大,我可以騎牠嗎?」一位同學好奇問道。

「為什麼想要騎烏龜?因為牠很大隻,就可以騎牠嗎?是為了讓烏龜開心,還是讓自己開心?」我請這位同學想一想,我們的出發點是什麼,為了動物還是為了自己?希望同學找到自己的答案,與動物和平共處,也尊重每種生命。

20200308 5 29909

▲一堂課的時間很快過去,下課時播放捕獸鋏貓「阿咪」的影片,讓同學們認識捕獸鋏的危害。(拍攝:蔡育琳)

20200308 6 e0c54

▲東興國小學生的作品,左為石虎,右為學生自畫像與貓咪朋友們。(拍攝:蔡育琳)

20200308 7 63ca6

▲東興國小的建築色彩繽紛,還有許多彩繪、植栽,充滿活潑氣息。(拍攝:蔡育琳)

 

推薦閱讀: 

正確認知,化解人犬衝突

當車友遇見狗:談適切因應的觀念與行為

【鍾愛一生-毛孩的食衣住行育樂醫】專題報導♥狗貓需求及照顧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