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出鬼沒、晝伏夜出的石虎,人類難以有機會接觸,最近幾年開始有人追蹤與觀察,發現石虎的生存環境大都在有人居住的低海拔地區,因此他們的生存與人類密切相關,但台灣在處理野生動物保育的方法,似乎仍有些缺失。正確的保育觀念,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
珍視動物、有效保護
土坂地區第處偏遠,是原住民重點發展學校,生物多樣性高,先天條件良好。除了可利用當地的物種進行教學外,透過影片與討論,我們可以讓孩子學到珍愛自然、更能實踐於生活,一起守護大自然贈與的一切。
海洋「鮮」事多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是我們依存的環境,但大家對於海是否還是陌生?
只知道海鮮從海裡來,但怎麼來?喜歡吃海鮮,但你是不是一個聰明的海鮮消費者,懂得挑選永續環境的海鮮呢?如果海裡沒有魚了,會是因為什麼原因?
野鳥救傷知多少
生活中不乏看見鳥類,但對牠們的留心卻很少。要怎麼判斷野鳥是否需要救助?又該如何幫助牠?透過本教案,你會發現,有些想法其實只是迷思,有些善意其實會成為傷害,有些舉動更是比想像中影響深遠。
愛與平等的世界
為什麼狗是同伴動物、狼是野生動物?野生動物跟同伴動物有什麼不一樣?牠們有什麼特性?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牠們?
透過本教案包含四個活動,透過繪本閱讀及影片,讓小朋友思考野生動物不適合飼養的原因,以及「拒吃」、「拒買」野生動物的觀念,以「愛與平等」的善念尊重自然萬物。